戴笠去世后,军统三巨头为了争权夺利,展开了激烈的斗争。这三位黄埔生的内斗,最终也影响了军统的运作。在这场权力斗争中,唐纵与戴笠同期,而毛人凤则是黄埔四期的,与军统局北方区区长刘安国的历史原型文强同龄。文强在戴笠在世时已经晋升为中将,而在军统转为保密局后,毛人凤仅仅还是少将。
在军统内部,要晋升为少将并不容易。文强能晋升中将,是因为得到蒋中正和戴笠等人的支持。而黄埔七期的徐远举因为只有上校军衔,直到文强离开军统北方区,才晋升为少将,接任区长。
仔细分析会发现,徐远举与郑耀先有许多相似之处,尤其在性格和履历方面,但并不能将徐远举视为郑耀先的历史原型。郑耀先的身上确实有徐远举的影子,但他更像另一位少将处长程一鸣。程一鸣是一个真正的潜伏专家,在军统内部,一直被戴笠和毛人凤所怀疑与打压。
至于郑耀先与吴敬中比较,结论是郑耀先至少有三点不如吴敬中。如果吴敬中决定抓捕郑耀先,郑耀先在吴敬中的天津站,恐怕半年内就会暴露。
首先,郑耀先的“学历”明显不如吴敬中。吴敬中在莫斯科中山大学接受了最先进的特工培训,而黄埔军校五期以后的教育质量已大不如前。即使郑耀先是七期或八期学员,他所学的也只是一些基础的军事和蒋中正的理论,这些在实践中难有大用。相比之下,吴敬中作为科班出身,掌握了先进的特工技能,他与程一鸣和沈醉的姐夫余乐醒等人同学,都有着流利的俄语和法语。
郑耀先无法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,时间上根本对不上。而郑耀先打入敌人内部的时间在1932年,这时他还没有接触过像吴敬中那样的专业特工训练。吴敬中的专业技能和经验显然要远胜郑耀先。
第二,吴敬中在人际关系和为人处世方面也明显优于郑耀先。吴敬中与郑介民、小蒋等人有深厚的关系,并且在特务圈内打拼多年。即便面对危险,他总能化解冲突,调整职务,而郑耀先则往往将上司转变为敌人,缺乏与上级的良好互动和支持。
第三,郑耀先虽然称自己为战略特工,但他的嚣张性格使得他在潜伏方面远不如程一鸣。真正的潜伏者要能忍辱负重,而郑耀先的言辞和行为往往引起了不必要的冲突。相比之下,程一鸣在与徐远举的冲突中展现了极高的专业技能,他能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和知识,最终征服了徐远举。
郑耀先的战略性并不突出,他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追查所谓的“影子”上,而在真正的情报战斗中,他的表现远不如专业的特工。而吴敬中则懂得如何利用人际关系,形成有力的支持,维护自己和团队的安全。
总的来说,郑耀先的能力远不及吴敬中和程一鸣等真正的潜伏专家。尽管他自视为特工高手,但与这些经验丰富、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相比,他的局限性显而易见。如果郑耀先真到了吴敬中手下,恐怕很难隐蔽太久,最终必然暴露。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